當前位置: 首頁> 新聞中心 >> 時政要聞 |
近年來,順平縣堅持把產業培育作為促進貧困群眾脫貧增收的主渠道,根據域內土地資源和氣候資源特點,因村制宜、精準施策,采取“一村一品、一戶一策”等辦法,著力做好特色文章,為貧困村、貧困戶開“方子”、拔“窮根”,產業扶貧項目覆蓋率達100%。
科學謀劃項目,為扶貧產業把脈開方。在腰山鎮六四莊村,引進了草莓新品種,發展起休閑采摘,全村9成村民都靠草莓種植走上致富路,小草莓成為全村脫貧致富大杠桿。該縣根據地域特點、資源稟賦、產業基礎,論證產業扶貧發展方向,科學謀劃產業項目,確定了林果、設施果蔬、規模養殖三大主導產業和林下、山地蔬菜兩項輔助產業,通過深化現代農業園區建設,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化組織,優化貧困村產業布局,完善利益聯結機制,輻射帶動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,實現脫貧致富。
強化縣域統籌,為扶貧產業找準定位。順平縣累計安排資金5.2億元,大力實施特色種植養殖、家庭手工業、資產收益、光伏、旅游、電商等產業扶貧項目,實現了產業發展與脫貧攻堅雙贏。在全縣謀劃建成了蘋果、桃、甜柿、核桃四大產業片區,總面積32.9萬畝,覆蓋151個村,11.8萬人受益,年均增收1500元。發展設施草莓、食用菌、蔬菜大棚2.2萬個,面積達10萬畝,年產值7.2億元,覆蓋46個貧困村。建成大悲、神南家庭手工業示范帶,發展加工攤點84家,年生產銷售額達1.2億元,從業人員1.5萬余人,人均月收入達1200元。培育旅游扶貧示范村8個,發展農家樂50多家,戶均增收1.2萬元。同時,培育打造了1個省級園區、5個市級園區和8個縣級園區,園區總面積6.8萬畝,覆蓋49個貧困村1.2萬人,實現了果品收入、薪金收入、股份紅利多元化,年人均增收1200元。
建立提升機制,為產業扶貧提高質量。建立完善防貧機制,鞏固提升脫貧成果。建立大數據監測平臺和防貧臺賬,強化脫貧村、脫貧戶動態監測管理。精準落實產業政策和保障措施,安排光伏扶貧1132戶、2458人,資金收益扶持4388戶、9677人,園區、合作社帶動2501戶、6006人,金融扶貧帶動4496戶,每個貧困戶都有多重產業覆蓋,實現了“長短結合、多點支撐”,促進持續穩定增收。提升產業扶貧質量,實現持續穩定增收。結合鄉村產業特色,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,每年該縣涉農整合資金50%以上用于產業發展,山區、沿山區6個鄉鎮重點發展林果種植,平原4個鄉鎮重點發展設施果蔬,點面結合支持扶貧車間和家庭手工業發展,積極構建“一鄉一業、一村一品”產業發展格局。破解產業扶貧瓶頸,增強產業扶貧實效。重點解決內生動力不足問題,變“給項目”為“補項目”,激發貧困群眾自主發展產業的積極性。今年投入645萬元帶動4085戶貧困戶發展產業,2020年將投入655萬元,帶動4200戶。重點解決產業發展資金、風險問題,實施“政銀企戶!苯鹑诜鲐,為貧困群眾提供無抵押、無擔保、無利息貸款,做到應貸盡貸。
河北順平“一村一品、一戶一策”推進產業扶貧